郑开:保持中立的态度与儒家的中庸究竟差了什么?
具体地说,儒家热衷讨论的德政、圣人、执中和中庸诸观念都隐含了理论上趋于「无为」的倾向,其中既濡染了道家思想,又充实以新的洞见和条理,曲折而深邃。文/郑开早期儒家思想相当开放(资料图)早期的儒家心性接下来,我们进一步讨论儒家实践智慧和心性论语
具体地说,儒家热衷讨论的德政、圣人、执中和中庸诸观念都隐含了理论上趋于「无为」的倾向,其中既濡染了道家思想,又充实以新的洞见和条理,曲折而深邃。文/郑开早期儒家思想相当开放(资料图)早期的儒家心性接下来,我们进一步讨论儒家实践智慧和心性论语
《佛道一如道德经》第8章作者:山顶洞人原文: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,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,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解析:「上善若水」在《德道经》里被改成「上善治水」。单从文法上看,如果
国考申论你咋写的?80分有把握不?昨天下午,国考刚刚结束,申论题目是「以水为师____」。懵圈了,懵圈了,彻底懵圈了!很多网友第一时间就在半月谈的微博微信留言@小编,对申论题目展开了激烈的讨论!虽然大多数同学考后都呈现出一种哭晕在厕所的状态
「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1.上善的大境界像水一样。水滋养众生,又安静地处于大家都讨厌的最低洼的地方,这种品性就接近于「道」。老子认为,利他
先秦儒学从春秋孔子时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。春秋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原发创造时期,也就是亚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时代,在各国都有这样的轴心文化原创时代。当时处于周代「礼崩乐坏」这样一个大背景下,孔子提出「克已护复礼」,即恢复西周的封建礼制。孔子
《老子》里提到:上善若水。在道家学说里,水为至善至柔;水性绵绵密密,微则无声,巨则汹涌;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。细读今天的文章,或许你会有更深的体会。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,人财两空,痛不欲生,想跳湖自尽。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,
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最高等的善就像水一样,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其争短长。它总是停留在众人不愿去的低洼之地,这种品德,最接近于「道」。上
孔子以圣人之名传之后世,但除却思想上的高屋建瓴,孔子亦在政治上为后世辟出一条新路。孔子曾言「苟有用我者,期月而已可也,三年有成」(《论语·子路》),此话绝非大言不惭、自我膨胀,而是建立在具备充分「为政」能力的基础之上的。是信心,也是实力。然